金州勇士队与乔纳森·库明加的长期拉锯战历经数周,已让外界逐渐失去耐心,转而演变为一场充满猜疑的责任推诿。在这一背景下,吉米·巴特勒的到来似乎加速了局势的明朗化。
球队内部的多方角色均陷入舆论漩涡。首席执行官乔·拉科布由于公开力挺库明加而受到批评,年轻前锋本人也因屡次拒绝续约合同成为争议焦点。前总经理鲍勃·迈尔斯被诟病当年听从管理层建议选中了年仅18岁的库明加。教练史蒂夫·科尔及其团队则被质疑未能将这位潜力新星塑造成保罗·乔治式的球员。即便现任总经理迈克·邓利维也备受指责——尽管带领球队重返巅峰本就充满挑战,人们仍然批评他过于保守而非主动寻求改变。
随着2月6日勇士与热火达成巴特勒的交易,留下库明加的必要性显著降低。邓利维的决策显然押注于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希望借此激活球队的季后赛竞争力。果不其然,巴特勒加入后,勇士在16场比赛中豪取14胜,彻底扭转了此前25胜26负的颓势。在常规赛收官阶段,由库里、格林和巴特勒组成的核心阵容更取得23胜8负的优秀战绩,高居联盟第三。
库明加因右脚踝扭伤缺席期间,球队在巴特勒的引领下打出13胜2负的佳绩,这无疑敲定了年轻前锋的命运。勇士方面至少有三大理由推动“分手”:首先,库明加执着于首发位置,但科尔显然不会让他取代功勋卓著的格林或新援巴特勒;其次,前场阵容过于拥挤,若同时安排库明加、巴特勒和格林(担任中锋),进攻体系将严重阻塞,迫使库里面临更大的防守压力;最后,双方历经四年的磨合始终未能实现兼容,修补关系已无实际意义。
库明加的成长之路始终充满挑战。加盟之初,他被寄望成为球队未来的基石。为培养其顶级身体天赋,勇士重建了球员发展体系,聘请了多伦多的贾马·马哈拉莱拉以及来自塞尔维亚的德扬·米洛耶维奇——后者以培养尼古拉·约基奇而闻名。这一体系最终助力球队斩获2022年总冠军,并一度使“双时间线”战略显得可行。然而,现实证明库明加始终未能完全融入这个为他量身打造却实则严苛的体系。
一位NBA管理层人士向媒体举例对比:“保罗·乔治初入联盟时处境相似,但他所在的步行者正处于上升期,身边有丹尼·格兰杰和兰斯·史蒂芬森等球员。更重要的是,球队文化允许他在争冠过程中逐步成长,错误不会被过分放大。”乔治从替补起步,第二年晋升首发,第三年便率队打进东部决赛并入选全明星。反观库明加,加入NBA前仅在发展联盟点燃队首发出战13场,起点差异直接影响了发展轨迹。
尽管责任需由管理层、教练组及球员本人共同承担,但上赛季巴特勒给球队带来的质变,正是勇士原本期待库明加在第四年实现的突破。继大卫·李和凯文·杜兰特之后,巴特勒再次验证了明星球员对球队的升级作用。不出十个月,库明加终将告别勇士。这一切表明,为换取巴特勒即战力的当下,球队选择放弃了这位年轻人的未来。